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注释:

丘:丘陵,土山。

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绩为布者,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

留:一说停留、留住之留;一说指刘姓;一说为借“懰”,美好之意。

子嗟:人名。一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

将(qiāng):请;愿;希望。

施施:施予,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说慢行貌,一说高兴貌。

子国:人名。诗中子嗟、子国、之子与《诗经·鄘风·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

食:吃饭。

贻:赠。

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译文:

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来的步伐。

土坡上一片麦田,有郎的爱意缠绵。有郎的爱意缠绵,盼望郎再来野宴。

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爱心。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佩玉晶莹。

讲解:

创作背景的争议:关于《丘中有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代学者有多种解释。《毛诗序》认为是“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即思贤之作;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肯定此诗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方玉润则认为是招贤偕隐诗。现代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自由的恋爱关系。

诗歌结构与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全诗共三章,每章结构相似,仅更换了几个关键字词,如“麻”“麦”“李”以及“子嗟”“子国”“之子”等。这种重章叠唱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不断强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场景描写:诗中通过“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等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氛围。这些场景不仅是男女主人公活动的背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麻的实用价值、麦的丰收景象、李树的果实累累等,都与爱情的美好、生活的富足等相关联。

情感主旨:从情诗的角度理解,诗歌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山丘的隐蔽处热切地等待着男子的到来,回忆起与男子在麻田、麦田、李树下的相处时光,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期待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诗的最后“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用佩玉作为定情之物,象征着两人爱情的坚贞。整首诗情绪热烈大胆,既显示了女子的纯朴天真,又表达了两人的情深意绵。

诗经

74.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