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雝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注释:

有:语助词,无实义。

雝(yōng)雝:和睦的样子。

至止:到达。

肃肃:严肃恭敬的样子。

相:助。这里指助祭的人。

维:是。

辟公:指诸侯。

穆穆:容止端正肃穆的样子。

於(wū):赞叹声。

荐:进献。

广牡:大的雄性牲口,这里指大公牛等。

相:助。

予:周天子自称。

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肆,陈列。

假:大。

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

绥:安,用如使动,使……安宁。

宣哲:明达聪智。

后:君主。

燕:安。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

克:能。

昌:兴盛。

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

眉寿:长寿。

介:助,佑。

繁祉(zhǐ):多福。

右:通“侑”,劝酒食之意,这里可引申为保佑。

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烈,言其功,一说光明。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译文:

一路行进很从容和睦,到达此地恭敬严肃。助祭的都是公和侯,主祭的天子端庄肃穆。进献一头大公牛,帮助我摆好祭品来祭祀。伟大光明的先父啊!安抚我这孝子的心灵。

臣子个个明事理,君主文武双全。上天安宁又快乐,能使子孙都昌盛。保佑我长寿,赐予我多福,既保佑先父,也保佑先母。

讲解: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周王祭祀先祖的乐歌。关于所祭之人,朱熹《诗集传》认为“皇考”指文王,“孝子”是武王。以武王之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诸侯主动来助祭,是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的。这种诸侯助祭的形式既表现了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体现了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

内容分析:

开头四句“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描述了祭祀的场景,前来助祭的诸侯态度恭敬,到达祭祀之地后严肃庄重;而天子则容止端正肃穆。这既展现了祭祀的庄严氛围,也体现了周朝等级制度的森严以及诸侯对周天子的尊崇。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描述了祭祀的过程,进献大公牛等祭品,表达了对先父的怀念和祈求先父保佑孝子的心愿。这部分体现了周人对祖先的敬重和对祖先神灵的信仰,认为祖先能够庇佑后代。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强调了臣子的贤明和君主的文武才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上天护佑、子孙昌盛。这反映了周人对君主和臣子的道德及才能的要求,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祈求先父先母保佑自己长寿、多福,既体现了对祖先的感恩和依赖,也反映了周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也是父母同祭的体现,但“文母”的陪衬地位较为明显,反映了父系社会的特点。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庄重,节奏明快,用韵和谐,很好地体现了《周颂》的风格特点。通过对祭祀场景、人物神态、祭品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周朝祭祀的盛大场面和庄严气氛,表达了周人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国家、家族的美好祝愿。

诗经

282. 诗经·周颂·雝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