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思齐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思:发语词,无义。
齐(zhāi):通“斋”,端庄貌。
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媚:美好。
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京室:王室。
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惠:孝敬。
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恫(tōnɡ):哀痛。
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御:治理。
雍雍:和洽貌。
肃肃:恭敬貌。
不显:不明,幽隐之处。
临:临视。
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
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式:适合。
入:接受,采纳。
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古之人:指文王。无斁(yì):无厌,无倦。
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讲解:
诗歌主旨:这首诗主要是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诗中通过对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祖母太姜、妻子太姒的赞美,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家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她们对周文王品德和才能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描述了周文王以身作则,以道德楷模的形象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艺术手法:
人物塑造:诗歌对周文王及其身边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塑造。太任端庄,太姜贤淑,太姒继承美誉,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女性美德,也为周文王的品德和成就提供了背景和支持。而周文王则被描绘为孝敬祖先、以身作则、善于治理国家的贤明君主,具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和领导才能。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两章主要赞美周室三母,为后文歌颂周文王做铺垫;中间两章描述周文王的修身和齐家,最后一章强调他的治国和育人,逻辑严密,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周文王的品德和成就。
语言简洁: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但又富有表现力。通过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如“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简洁地表达了周文王对祖先的孝敬和祖先神灵的满意。
历史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君主品德和家庭伦理的重视,强调了君主的道德榜样作用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它为后世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渊源和历史依据,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