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绸缪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缠绕,捆束,这里有缠绵之意。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的一种象征。在《诗经》中,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

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古代妇女称丈夫,这里指新郎。

子兮:你呀,是一种亲昵的称呼。

刍:喂牲口的青草。

隅:指东南角。

邂逅: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也可理解为美好的相遇。

楚:荆条。

户:门。

粲者:漂亮的人,指新娘。

译文:

把柴草扎得紧紧的,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讲解:

主题理解:关于这首诗的主题,看法较为一致,大多认为是贺新婚之作。诗中以戏谑的口吻,展现了新婚之夜的欢乐氛围和新人之间的甜蜜情感。诗歌通过对新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以及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艺术手法:

起兴手法:每章的开头两句“绸缪束薪”“绸缪束刍”“绸缪束楚”都是起兴,以捆扎柴草、牧草、荆条等行为,暗示婚姻的紧密结合和新人之间的缠绵情意。这种起兴手法在《诗经》中较为常见,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为后文表达新婚的喜悦和幸福做铺垫。

时间推移的暗示:诗中通过“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以三星位置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从夜晚开始到深夜,生动地描绘了新婚之夜的时间进程,也从侧面烘托出新人在这个特殊夜晚的欢乐时光漫长。

语言风格:语言活脱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今夕何夕”的疑问和“子兮子兮”的呼唤,既表现出新人在新婚之夜的惊喜和兴奋,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文化内涵: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婚姻习俗和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在当时,婚礼通常在黄昏举行,而柴草等物品在婚礼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祝愿和对新人的祝福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诗经

118. 诗经·唐风·绸缪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