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臣工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注释:
嗟嗟:发语语气词,表感叹,可译为“哎呀呀”。
臣工:群臣百官。
敬尔在公:尔敬在公,即你们要恭敬地对待公职。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厘:通“赉(lài)”,赐。
成:指成法,即已有的法规、制度。
咨:询问、商量。
茹:调度、安排。
保介: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田官,即保护田界之人;另一种认为是农官之副。这里取田官的解释更符合诗歌主题。
莫:通“暮”,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新畲(yú):“新”指耕种二年的田;“畲”指耕种三年的田。
於(wū):叹词,相当于“啊”。
皇:美盛。
来牟:麦子。
厥:其,指代将熟之麦。
明:成,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迄用:终于。
康年:丰年。
众人:这里指农夫们。
庤(zhì):储备。
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类似后世的锹。
镈(bó):农具名,除草用,类似后世的锄。
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
铚(zhì):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
艾(yì):“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译文:
哎呀呀群臣百官们,应当谨慎对待公职。君王赐给你们成法,需要你们研究再调度。哎呀呀农官们,现在正是暮春时节,你们有什么需求?新田旧田该如何耕种?今年麦子长势良好,秋天将会迎来好收成。光明无比的上帝,终于赐予我们丰收之年。下令那些农夫们:备好锄铲等农具,一同观看收割的情景!
讲解:
创作背景:周朝以农业立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此诗是周王在视察农业生产或举行相关农业活动时,对群臣百官、农官以及农夫们的训勉之辞。它反映了当时周王朝对农业的高度关注以及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积极管理。
内容分析:
开头四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周王对群臣百官进行训示,强调他们要恭敬地履行公职,并且君王已经赐给了成法,臣子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合理调度执行。这既体现了周王对官员们的要求,也显示出国家治理中法规制度的重要性。
中间四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周王将目光转向农官,在暮春时节询问他们的需求,并提及新田和旧田的耕种问题。这反映出周王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关注,以及对不同耕种阶段的重视。
后面七句“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周王看到麦子长势良好,认为这是上帝的恩赐,会带来丰收之年。同时命令农夫们准备好农具,准备收割。这既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恩之情,也体现出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农事安排的具体指导。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但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嗟嗟臣工”“嗟嗟保介”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强调了周王对不同群体的关注和训勉。诗歌围绕农业生产这一主题,从官员的职责到农官的任务,再到农夫的准备工作,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体现了当时周王朝对农业生产管理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