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注释:
定:星宿名,亦称营室星,二十八宿之一。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
作于:建造。
楚宫:指楚丘的宫庙。
揆(kuí):度,测量,此指观测日影以确定方向。
树:种植。
榛栗:均为果仁可食的落叶乔木,榛子还可榨油。
椅桐梓漆:山桐子、梧桐、梓树、漆树。
爰:于是。
虚:丘墟。
堂:地名,楚丘旁的卫国邑名。
景山、京:山名。
卜:占卜。
允:确实。
臧:好,善。
灵:善。
倌人:驾车的小臣。
星言:晴焉。
夙驾:早点来驾车。
说:停下休息。
匪:彼,那个。
直:正直。
秉心:用心。
塞:诚实。
渊:深沉。
騋(lái):七尺以上高大的马。
牝(pìn):雌性。
译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讲解:
写作手法:
赋的手法:全诗以赋的手法铺陈直叙,详细地描绘了卫文公在楚丘营建宫室、观测地形、劝课农桑以及国家逐渐兴盛的过程。如第一章详细地叙述了定星当空时开始建造楚宫和楚室,以及种植各种树木以备将来制作琴瑟,让读者对卫文公的建设举措有清晰的了解。
细节描写:诗中对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生动细腻。例如“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细致地刻画了人们登上废墟眺望楚丘及周边地形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主题理解:
歌颂卫文公:这是一首对卫文公的颂歌。公元前 660 年,卫国被狄人所灭,卫懿公死,数千遗民东渡黄河,在漕邑郊野暂居。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文公迁都楚丘,重建城市,营造宫室,改革政治,使卫国逐渐重新焕发生机。此诗通过对卫文公在楚丘建设国家的一系列举措的描述,表达了卫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体现对国家复兴的期望:诗歌不仅是对卫文公个人的歌颂,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期待。在国家遭受重创之后,卫文公的积极作为给人民带来了希望,诗中所描绘的建设场景和国家逐渐兴盛的景象,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追求。
艺术特色: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对天文星象、地理环境、人物活动等多方面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宏大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定星当空、楚丘新宫、桑田劳作、良马如云等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国家复兴的美好画卷,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语言质朴:语言质朴简洁,却又不失韵味。诗句多为四言,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相得益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建设的朴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