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凯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

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

夭夭:旺盛貌。

劬(qú)劳:操劳,辛苦。

棘薪:已经长成可以做柴薪的棘,比喻儿子已成长。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善,好。

爰(yuán):何处。

浚(xùn):卫国地名。

睍(xiàn)睆(huǎn):黄鸟鸣声,形容鸟叫的声音清和婉转。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凯风》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说当时卫地淫风流行,七子之母虽有七个儿子仍不能安其室,所以此诗是赞美七子能尽孝道以慰母心。朱熹《诗集传》也承其意,认为七子以婉词劝谏母亲,以显其孝。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等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闻一多认为此诗“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自责的诗,诗人在夏日感受到南风的吹拂,看到枣树生长,联想到母亲养育儿女的辛劳,触景生情而作。

主旨:诗歌以凯风吹拂棘树起兴,描述了母亲抚育儿子的辛劳、母亲的圣善以及儿子们的自责之情。通过对母亲的赞美和儿子的自我反省,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中以“凯风”比喻母亲的温暖和慈爱,以“棘心”“棘薪”比喻子女从幼弱到成长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寒泉、黄鸟等意象也起到了衬托和比兴的作用,寒泉的清凉与母亲的劳苦形成对比,黄鸟的好音反衬出儿子们不能安慰母亲的愧疚。

重章叠句:诗歌各章结构相似,语句重复,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深化了主题,反复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自责。

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儿子对母亲的感恩、愧疚、自责等复杂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子女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诗经

32. 诗经·邶风·凯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