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鹑之奔奔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鹑:鸟名,即鹌鹑。大如小鸡,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 奔奔:跳跃奔走的样子。
鹊:喜鹊。 彊(qiáng)彊:翩翩飞翔的样子。
无良:不善,没有道德。
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也有一说认为是人称代词。
君:君主,也可理解为对男子的尊称。
译文:
鹌鹑尚且双双飞,喜鹊也是成双对。这人心地不善良,为何以他为兄长。
喜鹊尚且成双对,鹌鹑也是双双飞。这人丝毫没良心,为何把他当国君。
讲解:
写作手法:
比兴手法:诗的开头以“鹑之奔奔,鹊之彊彊”起兴,鹌鹑和喜鹊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有固定配偶、相伴相随的鸟类,它们的双飞双宿与诗中所谴责的“无良”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的品德与禽鸟的差距,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重章叠句:全诗两章,每章四句,仅在“兄”“君”两字上有所变化,其余文字完全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也强化了主题,加深了读者对诗中情感的感受。
主题理解:
传统观点:古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谴责、讽刺卫国国君的诗。《毛诗序》谓此诗为“刺卫宣姜”之作,认为卫人觉得宣姜的行为连鹑鹊都不如。卫国国君卫宣公行为不检点,他先娶了自己儿子的未婚妻宣姜,后来又做出了一系列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引起了卫国人的不满,因此有人作此诗来讽刺他。
其他观点:也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一首女子责怪男人的诗,诗中的女子曾经尊敬并视这个男人为兄长或君子,但后来发现他品德败坏,于是作诗斥责。整首诗表达了女子对这个“无良”之人的失望、愤怒和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