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君子阳阳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注释:
君子: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舞师;另一种认为是妻称夫。
阳阳:得意、喜气洋洋的样子。
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
由:同“游”。
房:同“放”,游乐。也有说法认为是一种房中乐。
只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陶陶:快乐的样子。
翿(dào):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的扇形舞具。
敖:同“邀”,游遨。
译文:
夫君得意喜洋洋,左手拿簧高声唱。右手招我去游乐,尽情欢爱真快乐。
夫君快乐乐陶陶,左手拿羽把舞跳。右手招我去游玩,尽情欢爱真快乐。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王风·君子阳阳》的题旨背景,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认为是“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即乐官遭乱,相招下属归隐;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写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现代学者余冠英认为,此诗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说明东周王室衰微,苟安洛阳,仍有专职的乐工和歌舞伎以供统治者享乐。
诗歌赏析: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两章的句式、用词基本相同,只在个别地方略有变化,如“阳阳”与“陶陶”,“由房”与“由敖”,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也便于人们传唱和记忆。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了一个快乐、得意的君子形象。通过“君子阳阳”“君子陶陶”的描写,展现出君子的愉悦心情和潇洒姿态。他左手拿着簧或翿,右手招呼“我”一起游乐或跳舞,表现出他对歌舞的热爱以及乐于与人分享快乐的性格。
情感表达:诗歌洋溢着欢快的氛围,无论是君子的快乐,还是“我”被君子邀请后的反应,都体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这种情感在《王风》其他篇章多为苍凉的风格中显得尤为独特,它打破了人们对《王风》的固有印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主题探讨:如果按照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来理解,此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娱乐活动,展现出即使在社会动荡、王室衰微的背景下,人们仍然有对音乐和舞蹈的追求与热爱;如果从丈夫邀妻子共舞的角度理解,则体现了夫妻之间的恩爱和谐,以及他们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