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鱼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注释:

颁(fén):头大的样子。

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岂(kǎi)乐:欢乐。

莘(shēn):尾巴长的样子。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那(nuó):安闲的样子。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周王住在京镐城,所居安乐好地方。

讲解:

起兴手法: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都以“鱼在在藻”起兴。一句四字中“在”字两见,这种表述颇具特点,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形成自问自答的效果,使全诗节奏欢快跳跃、收放有致。每章对鱼的形态描写,如“有颁其首”“有莘其尾”“依于其蒲”,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现了鱼在水藻间的不同姿态。

主题与意象对应:诗中“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鱼得水藻而得其所,正如王居镐京安乐自在。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

诗歌风格:整首诗风格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历史解读争议:《毛诗序》以为此诗“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单纯赞美周王饮酒安乐的诗。不过从诗歌文本来看,“刺幽王”的说法有些牵强。

诗经

221. 诗经·小雅·鱼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