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青蝇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注释:

青蝇:苍蝇,比喻谗人。

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止:停下。

樊:篱笆。

岂弟(kǎi tì):同“恺悌”,平和有礼,平易近人。

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棘:酸枣树。

罔极:指行为不轨,没有标准。

交:都。

乱:搅乱、破坏。

榛:榛树,一种灌木,果实名榛子,可食。

构:播弄、陷害,指离间。

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讲解: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主要是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诗人以青蝇来比喻进谗的小人,表达了对谗言的厌恶以及对君子被谗言所惑的担忧。通过对苍蝇到处飞舞、播乱的描写,暗示了谗人无孔不入、搬弄是非的丑恶行径。

艺术特色:

取喻生动:将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类人的讨厌之处。苍蝇追臭逐腐、嗡嗡乱叫的习性与进谗者的行为相契合,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谗人的可恶。并且三章均以“营营青蝇”起兴,反复强调,加深了读者对谗人的厌恶感。

结构精巧:诗歌三章结构相似,前两句仅更换末字,重复出现,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实则巧妙。既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从“止于樊”到“止于棘”再到“止于榛”,逐步深入地揭示了谗人的无处不在和不弃不舍。

层层递进:三章的后两句逐章递进,第一章规劝君子不要听信谗言,是全诗的主旨;第二章指出谗言会搅乱四方国家,点明了谗言的危害之大;第三章说谗言会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原本亲密的人反目成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使诗歌的表达更有层次,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历史背景与争议: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作者,历代研究者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刺幽王也”,诗中的“君子”当指周幽王,“谗人”当指褒姒。魏源《诗古微》也认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

诗经

219. 诗经·小雅·青蝇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