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文王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注释:

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时:是。

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左右:犹言身旁。

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

哉:“载”的假借,初、始。

侯:乃。孙子:子孙。

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厥:其。犹:同“猷”,谋划。

翼翼:恭谨勤勉貌。

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克:能。

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穆穆:庄重恭敬貌。

缉熙:光明。

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假:大。

有:得有。

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周服:服周。

靡常:无常。

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

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

冔(xú):殷冕。

荩臣:忠臣。

无:语助词,无义。

聿:发语助词。

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遏:止、绝。

尔躬:你身。

宣昭:宣明传布。

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有:又。虞:审察、推度。

载:行事。

臭(xiù):味。

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孚:信服。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天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殷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讲解:

诗歌主题:这首诗是对周文王的歌颂与赞美,同时也阐述了周朝取代商朝的合理性以及周人对天命的敬畏。它强调了周文王的德行、功绩以及周王朝的正统性,为周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和理论依据。

艺术特色:

善用修辞:诗歌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如“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这种排比既强调了周文王的伟大以及周王朝的兴盛,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整齐、有力。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周的“维新”与商的“旧命”相对比,突出了周王朝的新气象和生命力。同时,也通过殷商贵族的“祼将于京”与之前的地位相对比,展现了天命的转移和周王朝的强大。

象征意义:诗中的“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等句子,赋予了文王和上天一定的象征意义。文王成为了德行的典范和天命的代表,而上天则是最高的权威和正义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历史意义:该诗是周人祭祀文王的乐歌,在周代的政治生活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周文王的纪念和歌颂,也是周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豪的表达。同时,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

235. 诗经·大雅·文王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