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猗(yī)与:赞美之词。

漆沮(jù):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

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鳣(zhān):鳇鱼,无鳞,肉黄,大者可达二、三丈长。

鲔(wěi):鲟鱼,长一、二丈。

鲦(tiáo):白条鱼,长仅数寸,状如柳叶,鳞细而白。

鲿(cháng):黄颊鱼,尾微黄。

鰋(yǎn):鲇鱼,无鳞。

享:祭献。

介:助,一说祈求。

景:大。

译文:

美好漆水和沮水,多种鱼类在栖息。有那鳣鱼和鲔鱼,还有鲦鲿和鰋鲤。用来祭祀献祖先,求得福祉永绵延。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一种说法是这是记述春祭供鱼盛况的乐歌。周朝人在冬、春两季祭祀时会用鱼作为祭品,冬季各种鱼都可用来祭祀,春季则主要献鲔鱼。这与周族的发展历史有关,公刘时期周人开始发展,为后来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后人祭祀先祖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内容分析:

开头两句“猗与漆沮,潜有多鱼”:以赞叹的语气起兴,赞美漆水和沮水的美好,强调水中有众多的鱼。这既点明了祭祀用鱼的来源,也暗示了这两条河流对周人的重要性,是周人获取生活资源的地方。

中间两句“有鳣有鲔,鲦鲿鰋鲤”:详细列举了六种鱼的名称,鳣鱼、鲔鱼、鲦鱼、鲿鱼、鰋鱼、鲤鱼,展现出当时渔业资源的丰富以及周人对鱼类品种的熟知,从侧面反映出周人生活的富足和对自然的了解。

最后两句“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表明了用鱼来祭祀祖先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大福。祭祀是周人表达对祖先敬意和感恩的方式,同时也希望祖先能够保佑他们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艺术特色:

简洁生动:全诗篇幅简短,仅六句二十四字,但却生动地描绘了漆水和沮水的渔业资源以及祭祀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鱼为象:鱼在诗中不仅是祭祀的物品,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鱼的繁殖力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荣,周人以鱼祭祀,表达了对家族兴旺、国家昌盛的期盼。

手法巧妙:诗歌以漆沮二水起兴,既点明了祭祀的地点和背景,又为后文写鱼和祭祀做了铺垫。同时,诗中虽未明确提及祭祀对象公刘,但对公刘功德的歌颂潜藏于字里行间,韵味深长。

诗经

281. 诗经·周颂·潜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