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苕之华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注释:
苕(tiáo):植物名,又叫凌霄或紫葳,夏季开花。
华:同“花”。
芸其:芸然,一片黄色的样子。
维其:何其。
牂(zāng)羊:母羊。
坟首:头大。这里指羊因饥饿瘦得只剩大头。
三星:泛指星光。
罶(liǔ):捕鱼的竹器。
鲜(xiǎn):少。
译文:
凌霄花开放,一片黄色亮堂堂。心中实在忧闷,痛苦又悲伤!
凌霄花绽放,叶子青青绿汪汪。知道我这般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瘦得头大,鱼篓映照着星光。勉强有食物可吃,却很少能够吃饱!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定,但从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周朝时期遭遇了严重的饥荒或灾荒,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荒年的惨景以及人民在饥饿和苦难中的痛苦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悲哀。
内容分析:
第一章:“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诗人以凌霄花的黄色花朵起兴,黄色本是一种明亮、鲜艳的颜色,但在诗人眼中,却与内心的忧愁和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花朵的繁茂与人民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的痛苦。
第二章:“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凌霄花的叶子青青,充满生机,而诗人却觉得自己的生活如此艰难,甚至产生了不如不出生的想法。这种对生命的否定,反映了诗人在苦难中的绝望情绪。
第三章:“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母羊瘦得只剩下大头,鱼篓中只有星光而没有鱼,描绘出了饥荒之下食物匮乏的惨状。即使有勉强可以吃的食物,也难以让人吃饱,进一步强调了人民的苦难。
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诗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以苕之华的花和叶的生机,反衬出人民生活的困苦和艰难,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语言简洁:全诗语言简洁质朴,但却极具表现力,短短三章,将荒年的惨景和人民的痛苦生动地展现出来。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挚而强烈,从忧愁、悲伤到绝望,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百姓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