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葛覃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诗经·周南·葛覃》是一首描写女子准备回娘家的诗。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1.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覃(tán):延长。
2. 施(yì):蔓延。中谷:山谷中。
3. 维:发语助词,无实义。萋萋:茂盛的样子。
4. 黄鸟:黄鹂。于飞:飞翔。
5. 集:栖息。灌木: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6. 喈喈(jiē):鸟鸣声。
7. 莫莫:茂盛的样子。
8. 刈(yì):割。濩(huò):煮。
9. 絺(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
10. 服:穿着。无斁(yì):不厌倦。
11. 言:助词。师氏:保姆。
12. 归:回娘家。
13. 薄:助词。污:洗去污垢。私:内衣。
14. 浣:洗涤。衣:外衣。
15. 害(hé):通“曷”,何,哪些。否:不洗。
16. 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
译文:
葛藤长得长又长,蔓延到山谷中央,叶子繁茂又青青。黄鸟翩翩在飞翔,栖息在丛生的灌木上,鸣声婉转真动听。
葛藤长得长又长,蔓延到山谷中央,叶子繁茂又浓密。割下葛藤来煮过,织成细布和粗布,穿在身上真舒服。
告诉女师我想回娘家,回娘家的事告诉了又告诉。先洗净我的内衣,再洗净我的外衣。哪些要洗哪些不用洗?我要回家看望父母。
讲解:
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以葛藤的生长起兴,引出女子的成长和即将回娘家的喜悦。葛藤的蔓延、生长象征着女子的青春活力和生活的延续。
2.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的结构相似,只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如“维叶萋萋”“维叶莫莫”,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3. 细节描写:诗中对女子准备回娘家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展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对回娘家的重视。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看到葛藤生长、黄鸟飞翔的自然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成长和即将回娘家的喜悦,表达了女子对家庭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她们对家庭的责任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