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丰年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丰年:丰收之年。

黍(shǔ):小米。

稌(tú):稻子。

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万亿及秭(zǐ):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这里是形容粮食数量极多。

醴(lǐ):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

烝(zhēng):古代冬天祭祀,这里指进献。

畀(bì):给予。

祖妣(bǐ):男祖先称“祖”,女祖先称“妣”。

洽(qià):配合。

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

孔:很,甚。

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讲解:

创作背景:古人在收获之后,为报鬼神的庇佑,举行祭奠,借以娱神,并喜庆丰收。农业在古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民生存的依赖和政权稳固的保障。上古的西周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的收成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大事。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有限,农业基本上靠天收,并非每年都能丰收,所以遇上好年成,人们会大肆庆祝歌颂。《周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时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内容分析:

开头三句“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以静态的描写展现出丰收的场景,众多的粮食谷物,高大的粮仓,以及难以计数的粮食数量,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丰收景象,体现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也暗示了农夫们长年辛勤劳作的成果。

后四句“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讲述用丰收的粮食酿造成美酒,进献给祖先品尝,以配合各种祭祀礼仪。这既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也祈求祖先保佑,降下福祉,体现了周人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此诗主要运用赋法,语言简洁质朴,寓动于静之中。通过对丰收场景的静态描写,让读者能够联想到农夫们辛勤劳作的动态过程,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经

279. 诗经·周颂·丰年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