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形容黍苗长得很茂盛。
稷:谷物名,一说为高粱。
行迈:前行,行走。靡靡:脚步迟缓、拖沓的样子。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忧愁不安的样子。
噎:因忧伤而气塞,呼吸困难,这里指心中郁闷难受至呼吸困难的程度。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呀?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呀?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呀?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王风·黍离》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说此诗是“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但对于此说法历来争讼颇多,也有学者认为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人认为是爱国志士忧国怨战等。不过诗中所蕴含的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
诗歌赏析:
表现手法:此诗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这种重章叠唱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将主人公的忧愁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从“彼稷之苗”到“彼稷之穗”再到“彼稷之实”,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出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加深。
情感表达:诗歌由物及情,寓情于景。开头以茂盛的黍苗和稷苗起兴,触景生情,引发了主人公的忧愁。主人公的这种忧思是复杂的,既有对故国沦亡的悲痛,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时世变迁的无奈和迷茫。“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两句简单的话语,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痛苦。而反复追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则将这种痛苦和无奈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造成这种悲惨局面的人的质问和谴责。
艺术价值:《王风·黍离》以其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它所表达的家国之思、黍离之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常以“黍离之悲”来表达对国家兴亡、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