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

墠(shàn):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

茹藘(rúlǘ):草名,即茜草。

阪(bǎn):小山坡。

迩(ěr):近。

栗:木名。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家室:房舍;住宅。

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

不我即:即“不即我”,不亲近我;“即”的意思是走进,接近。

译文:

东门附近的郊野平地,茜草沿着山坡生长。他家离我很近,人却像在远方。

东门附近种着栗树,房屋栋栋整齐排列。哪里是不想念你?是你不肯亲近我。

讲解:

主旨:这首诗是先秦时代郑地的汉族民歌,一般认为是一首男女对歌言情的诗篇。整首诗围绕着男女之间的情感展开,表达了他们因距离近而心却远的矛盾情感,以及对彼此的思念和期待。诗中既有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埋怨和期待。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的首章以东门的郊野平地和山坡上的茜草起兴,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景象。这种景象既点明了女子所居之地的环境,又烘托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同时,“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描写,将现实的距离与心理的距离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矛盾。

重章叠唱:全诗两章,每章四句,结构相似,仅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唱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心理描写细腻:诗中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如男子的思念和惆怅,女子的埋怨和期待,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爱情中的复杂情感。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化内涵: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期郑地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之间的爱情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他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经

89.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