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相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

相:看,仔细看。

仪: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正派举止,也可理解为合于礼貌的行为举止。

止:假借为“耻”,羞耻之心、廉耻。

俟:等待。

礼:礼仪、礼节,指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遄:快,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还有皮,做人怎能没威仪。做人如果没威仪,不如早早就死去。

看那老鼠还有齿,做人行为没节制。做人如果没节制,还等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何不赶快死去?

讲解:

写作手法:

比兴:本诗以老鼠起兴,老鼠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丑陋、贪婪、偷偷摸摸的形象。诗人将老鼠与“人”作对比,通过描述老鼠尚有皮、齿、体这些外在的特征,来反衬出某些人连最基本的威仪、廉耻、礼仪都不具备,从而加强了对这些人的批判和讽刺。

重章叠唱:全诗三章,每章的语句结构相似,仅在个别字词上有所变化,形成了重章叠唱的形式。这种手法不仅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强,便于吟唱和记忆,而且在反复咏叹中不断强化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传统观点:《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在位者无礼仪。在古代的等级社会中,统治者和贵族阶层应该以身作则,遵守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而诗中所讽刺的人,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行为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因此诗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延伸理解: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和对不良行为的唾弃。它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讽刺,也可以看作是对整个社会中那些缺乏道德、不知廉耻之人的批判,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德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

艺术特色:

语言直白: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直白犀利,毫无隐晦之感。诗人毫不留情地对那些无仪、无止、无礼之人进行斥责,每一句话都犹如一把利刃,直刺人心,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愤怒和不满。

情感强烈:整首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从“不死何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等语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那些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的痛恨之情,以及希望他们尽快受到惩罚的迫切愿望。

诗经

52. 诗经·鄘风·相鼠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