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棫朴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注释:

芃芃:植物茂盛的样子。

棫:白桵,一种灌木。

朴:枹木,也是一种灌木。

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济济:美好的样子,也有说庄重恭敬的样子。

辟王:君王。

趣:同“趋”,快走,这里是效力的意思,也有说法是趋向、归向。

奉:通“捧”。

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也有说法认为是“牙璋”,发兵时所用,但结合上下文祭祀的情境,理解为璋瓒更合适。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

攸:所,语助词。

宜:适合。

淠:船行的样子。

泾:河名,渭河的支流。

烝徒:众人。

楫:举桨划船。

于迈:于征,出征。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及:跟,追随。

倬:广大而光明的样子。

云汉:银河。

章:文章,文彩。

寿考:长寿。

遐:通“何”。

作人:培育、造就人才。

追琢:即雕琢。

相:内质,质地。

勉勉:勤勉不懈的样子。

纲纪:治理,管理。

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讲解:

诗歌主旨: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主要有两种。《毛诗序》认为是“文王能官人也”,即文王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认为是“文王能作士也”,即文王能培育造就人才。其实两种意见差别不大,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得出“作士”的结论,都强调了周王的盛德。全诗以对周文王的歌颂为核心,展现了周文王的威严、仁德以及善于用人、治理国家的才能。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本诗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用比兴手法。首章以“芃芃棫朴,薪之槱之”起兴,以积薪备用比喻人才培养,棫朴生长得茂盛,可砍来作柴,正如周文王善于选拔培养人才,为国家储备力量。这种比喻富有诗意,也为后文歌颂周文王的德政做了铺垫。

场景描写:诗中对不同场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如“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描绘了船行泾河、众人划桨以及周王出征、六军相随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周文王的威严和军队的强大。

结构层次:全诗五章,可分三个层次。首章为第一层次,以积薪备用为喻,写文王善于选拔培养人才,是全篇总领;二至四章为第二层次,写其所备人才在祭祀、征伐等方面都能派上用场,以明其选拔培养之得当;末章为第三层次,言文王既有金相玉质之美,又能勤勉不已,取得了“纲纪四方”的丰功伟绩,是全诗的总结。

诗经

238. 诗经·大雅·棫朴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