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菀柳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注释:

菀(yù):树木茂盛。

尚:庶几,表希望。

蹈:动,变化无常。

昵(nì):亲近。

俾(bǐ):使。

靖:谋划,治理。

极:同“殛(jí)”,惩罚。

愒(qì):休息。

瘵(zhài):病,这里指因过度忧虑而生病。

迈:行,指放逐。

傅:至,到。

曷(hé):为什么。

矜(jīn):危,危险。

译文: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讲解:

主题思想: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不敢朝见的诗,也有人认为是一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流放,心中充满怨恨而作。诗人通过对柳树下不宜休息的描述,以及对“上帝”(这里暗指周王)反复无常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自身遭遇的悲愤。

艺术手法:

比兴手法:诗的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起兴,茂盛的柳树本可让人休息,但诗人却告诫不要在柳下休息,以此暗示周王看似强大可依靠,但实则暴虐无常不可亲近。这种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使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

反复咏叹: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两句都以柳树作比,反复强调不要靠近周王,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也让诗人的愤懑之情不断积累和深化。

反问抒情:第三章中“曷予靖之,居以凶矜?”采用反问的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突出了诗人对自己无端获罪的疑惑和悲愤,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痛苦和不满。

结构特点:整首诗结构严谨,三章内容层层递进。第一章指出周王不可亲近,否则会受罚;第二章进一步强调不要靠近周王以免自招祸殃;第三章则从鸟儿高飞仍依附于天,引出对周王心思难测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遭遇的质问。这种结构使诗歌的逻辑清晰,主题更加鲜明。

诗经

224. 诗经·小雅·菀柳 原文、注释、译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