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讲解:

创作背景:相传骆宾王小时候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聪明伶俐,便让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加思索便创作出了此诗。

艺术特色:

语言生动:开篇连续三个“鹅”字,模拟鹅的叫声,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看到鹅时的惊喜与兴奋,这种重复的手法不仅让诗歌具有韵律感,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描写细腻:“曲项向天歌”一句,抓住了鹅脖子长且弯曲的特点,描绘出鹅鸣叫时的姿态,“曲项”二字将鹅的形态刻画得十分形象,“向天歌”则展现出鹅的欢快与自在。

色彩鲜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用“白”“绿”“红”“清”等色彩鲜明的词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白色的羽毛、绿色的水、红色的脚掌、清澈的水波,相互映衬,使鹅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鹅“向天歌”的动态描写,又有“浮绿水”的静态刻画,动静相生,让鹅的形象更加鲜活,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诗词大全

1. 《咏鹅》唐·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