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朝天子》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唢呐: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喇叭是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唢呐是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指喇叭、唢呐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指喇叭、唢呐吹出的声音很响。这里暗指宦官地位低下却仗势欺人、气焰嚣张。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抬身价:抬高名誉地位。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然短小,但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来往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高名声身价。军人听了军人发愁,老百姓听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分辨什么是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讲解:

创作背景:这首曲子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年),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下了这支《朝天子》。

内容赏析:

第一层:“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生动地描绘出喇叭和唢呐的特点,以“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其行径如同小人;“腔儿大”则指宦官占据要津后得意忘形、耀武扬威的样子,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宦官集团小人得志的嚣张情状。

第二层:“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指出喇叭和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具有嘲讽意味,尖锐地指出宦官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向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揭示了宦官狐假虎威的本质。

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通过军民的反应,从侧面反映了宦官对军民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和痛苦,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恐惧。

第四层:“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描绘了喇叭和唢呐吹奏的结果,即宦官的恶行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民穷财尽,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艺术特色: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作者不直接写宦官的恶行,而是通过对喇叭和唢呐的描写,以物喻人,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宦官,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诗词大全

194. 《中吕·朝天子》明·王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