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谙(ān):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多么美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太阳升起的时候,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鲜红,春天到来时,江水就像蓝草一样碧绿。这样的江南,怎能不让人回忆呢?
讲解:
1.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这首词是他晚年回忆江南景物时所作,通过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
2. 艺术特色
直抒胸臆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词的开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一个“好”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细致描绘,具体展现江南的美景。先抒情,后写景,情与景相互交融,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江南的热爱。
色彩鲜明的画面感:在景物描写部分,诗人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红胜火”与“绿如蓝”,将江边日出时红花的艳丽和春天江水的碧绿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两种强烈的色彩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江南春景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短小精悍的结构:这首词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在短短几句中就勾勒出江南的典型景色,并且表达出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结构体现了词的精炼性,同时也便于记忆和传唱,使得这首词在民间广泛流传。
3. 主题思想
主题明确,主要是对江南美好风光的回忆和赞美。诗人通过回忆江南的美景,展现江南的秀丽景色和繁荣景象,从而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喜爱。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还可能包含着对自己在江南生活经历的怀念,体现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