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鸟名,又叫黄莺,叫声悦耳。
翠柳:翠绿的柳树。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窗含:从窗户里看到。含,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山脉。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千秋”是夸张的说法,形容时间很久。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船:指从远方来的船。“万里”也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路途遥远。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间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整齐地飞向湛蓝的天空。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还停泊着从万里之外东吴来的船只。
讲解: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经过长期漂泊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杜甫的好友严武再次镇蜀,杜甫生活相对安定。他看到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怀着愉悦的心情写下此诗。
2. 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全诗四句两两相对,非常工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字“两个”对“一行”,名词“黄鹂”对“白鹭”,动词“鸣”对“上”,名词“翠柳”对“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名词“窗”对“门”,动词“含”对“泊”,名词“西岭”对“东吴”,名词性短语“千秋雪”对“万里船”。这种对仗不仅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在音韵上也和谐悦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色彩鲜明:诗中运用了多种鲜明的色彩,如“黄”(黄鹂)、“翠”(翠柳)、“白”(白鹭)、“青”(青天)、“白”(积雪),这些色彩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黄绿相间的柳树、白色的鹭鸟、蓝色的天空、白色的积雪和江上的船只,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
以小见大:诗人通过描写草堂周围的小景,展现出广阔的天地。从眼前的黄鹂、白鹭,到远处的西岭雪山,再到万里之外的东吴船只,视野逐渐开阔,体现出一种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交通的恢复,反映出时代的大背景。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草堂周围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诗人在暂居成都草堂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愉悦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