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这里指因喝酒而醉得比较厉害。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返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争,怎么、如何的意思。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美景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才乘船返回,却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的深处。怎么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把船划出去呀?划船的声音惊起了一群水鸟。
讲解: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大致创作于她少女时代。当时的李清照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安逸的环境中,经常有机会出游玩耍。这首词便是她对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的回忆。
整体赏析:
上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开篇“常记”二字,表明这件事在词人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在溪边的亭子里游玩,一直到日暮时分,可见游玩的时间很长,并且因为沉醉于美景和宴饮的欢乐之中,竟然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短短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少女尽情游玩、肆意享受的状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下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述了词人游兴满足后乘船返回,却因为天色已晚,视线不佳,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池的深处。“误入”一词,既表现出了一种意外的情况,又增添了几分俏皮和可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是整首词的精彩之处,词人急于从藕花深处划出,不断地奋力划船,划船的声音和动静惊起了一群鸥鹭。“争渡”的重复,不仅表现出了词人的焦急心情,也使整首词的节奏更加明快,充满了动态感。最后惊起鸥鹭的画面,更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艺术特色: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词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地描绘出了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行为、心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词的意境清新优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