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 行路难: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绪。
2.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3. 清酒:清醇的美酒。
4.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5. 玉盘:精美的食具。
6.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7. 直:通“值”,价值。
8. 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
9. 茫然:无所适从。
10. 太行:太行山。
11. 碧:一作“坐”。“闲来垂钓碧溪上”,指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12. 忽复:忽然又。
13.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安,哪里。
14.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5. 会:终将。
16.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17. 济:渡。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的珍贵菜肴价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讲解: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他本怀着宏大的政治抱负,渴望在朝廷一展身手,但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在离开长安时,朋友们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行路难·其一》。
诗句解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场奢华的酒宴,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珍奇的美食。然而,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这是因为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理想受挫,即便面对美酒佳肴也毫无兴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就像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雪堵塞,想要登上太行山却被大雪封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了姜尚和伊尹这两位起初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他们的经历,诗人又增加了一些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节奏短促、跳跃,充分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艰难险阻和人生歧路时的急切不安与迷茫。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全诗的高潮和亮点。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像南朝宋时的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他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艺术特色: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七言歌行中虽篇幅较短,但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感情跌宕起伏,从开始的郁闷茫然,到中间的彷徨迷茫,再到最后的坚定自信,变化十分复杂。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兴、用典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