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知:明白,知道。

时节:时令,季节。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

好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正好在春天万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降临。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面上的渔船灯火独自明亮。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湿润的花丛,娇美的花朵因沾满雨水而显得格外沉重,整个锦官城将是一片繁花盛开的景象。

讲解: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当时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终于有了一处安身之所。他亲自耕作,对春雨之情很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春雨。

2. 艺术特色

拟人手法的运用:诗的开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知”字将雨拟人化,赋予雨以人的智慧和情感,好像雨懂得时令,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它就及时地降临了。这种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善解人意,也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细腻的描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描写春雨的经典之句。“潜”字生动地描绘出春雨在夜间悄悄地来临,不为人察觉的状态。“润物细无声”则细致地表现出春雨滋润万物的过程是轻柔的、悄然无声的,如丝般细密,体现了春雨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两句诗从听觉的角度入手,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比和衬托手法:“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田野间的小路和天空中的乌云一片漆黑,而江面上的渔船灯火却独自明亮。通过这种黑暗与明亮的对比,一方面突出了雨夜的漆黑,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一点渔火的明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意境。

以景结情:结尾“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以景结情的写法。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看到被雨水打湿的花丛,花朵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甸甸的,整个锦官城都将是繁花盛开的景象。这两句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描绘雨后繁花似锦的美景,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后带来的美好景象的喜悦和赞美之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春雨适时降临、滋润万物的特点的描绘,以及对雨夜景色和雨后想象中的繁花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它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关怀和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从更深层次来讲,春雨也象征着一种滋润生命、孕育希望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期盼。

诗词大全

95. 《春夜喜雨》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