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这里指蜜蜂到处采蜜,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花源,领略了各处的风光。

尽:都。

占:占有,占据。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上,还是在山峰顶端,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之后,到底是为谁辛苦忙碌,又是让谁品尝甘甜呢?

讲解:

1.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他一生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怀才不遇,对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种境遇下,看到蜜蜂辛勤劳作的场景而有所感触创作的。

2. 艺术特色

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从正面描写蜜蜂的活动范围之广,它们在平地、山尖等各处忙碌,好像占据了所有美好的风光。这里是对蜜蜂的“扬”,展现出蜜蜂积极、忙碌的形象,似乎它们是大自然风光的主宰者。

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笔锋一转,进行“抑”。诗人在看到蜜蜂辛苦采蜜之后,发出疑问:蜜蜂如此辛苦地劳作,酿成的蜂蜜最后却是为了谁而甜呢?这两句通过对蜜蜂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托物言志的运用:诗人借蜜蜂辛勤采蜜这一现象,来隐喻社会上那些像蜜蜂一样辛苦劳作的底层人民。蜜蜂虽然勤劳,却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如同那些终年辛苦的劳动者,他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被统治阶级占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

语言通俗易懂: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没有使用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用最平实的语言描述蜜蜂的行为和提出疑问,使读者很容易理解诗人的意图,也便于诗歌的广泛传播。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辛勤采蜜,却不知甜蜜为谁享有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蕴含着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大全

50. 《蜂》唐·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