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等。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乡心:思乡之情。

故园:故乡,家园。

译文: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风雪交加的声音嘈杂,把将士们的思乡之心都搅碎了,让他们无法入睡。在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

讲解:

1.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词人。这首词是他随康熙皇帝东巡,出山海关时所作。纳兰性德出身富贵显赫,然而他生性淡泊名利,内心常常被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所困扰。这次出巡,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远离家乡的愁绪激发他创作了这首词。

2.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的手法:

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行军场景。“山一程,水一程”,用简单的词汇勾勒出长途跋涉的艰辛,路途遥远,山水重重。“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是山海关外,体现出一种使命感和远离故土的无奈。“夜深千帐灯”则是一幅壮观的画面,众多的营帐灯火通明,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句既是对行军途中所见的真实描绘,又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观的氛围,暗示着将士们的情绪在这灯火辉煌中更加复杂。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将笔触转向了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风一更,雪一更”生动地描绘出塞外风雪的肆虐,时间在一更一更地过去,风雪却没有停歇的迹象。这种恶劣的环境与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相互交织。“聒碎乡心梦不成”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被风雪声搅碎,无法入眠的痛苦。“故园无此声”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

白描手法的运用:整首词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白描手法,用简单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了行军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简洁地勾勒出路程的遥远和环境的恶劣。这种白描手法使词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

结构上的对称美:从结构上看,上阕和下阕在形式上相对称。上阕以路程的描写为主,下阕以环境和心情的刻画为主;上阕结尾的“夜深千帐灯”和下阕结尾的“故园无此声”,一个是视觉上的壮观景象,一个是听觉上的强烈感受,相互呼应,强化了词的表现力。

3. 主题思想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羁旅关外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行军途中艰辛的旅程、壮观的营帐以及塞外恶劣天气的描写,将塞外的孤寂和对故园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以及对长期漂泊生活的厌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行军生活的艰辛和将士们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大全

62.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