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雎。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这里指贵族男子。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流:求取。一说“流”是“荇菜”顺水漂流的样子。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思服:思念。服,想。
悠哉(yōu zāi):形容思念深长的样子。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眠。辗转,翻来覆去。反侧,侧身转动。
采:摘取。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友,用作动词,亲近。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钟鼓,都是打击乐器。乐,使……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让人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讲解:
创作背景: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关于它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贵族在婚礼上所唱的赞歌,用于赞美新娘、祝福婚姻。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是青年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与追求的表达。从诗的内容来看,后一种说法更具合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爱慕、追求过程。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通过弹琴鼓瑟、敲钟击鼓来取悦她,情感真挚而热烈,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同时也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关关”的叫声,听起来和谐悦耳,它们在河中的小洲上嬉戏,这种美好的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主题。诗人用雎鸠鸟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就像雎鸠鸟的相互应和一样,君子和淑女也是天生一对。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几句通过描写男子采摘荇菜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他对淑女的追求。荇菜长短不齐,男子在水中左右捞取,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心里一直想着那位淑女,“寤寐求之”表明他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都在思念着她,体现出他对女子的爱慕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描写男子求爱不得后的相思之苦。因为追求不到心爱的女子,所以他日夜思念,这种思念绵绵不断,“悠哉悠哉”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悠长和深沉。“辗转反侧”则具体地描绘出他因为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将男子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两部分内容是男子对未来与淑女相处的美好幻想。当他看到荇菜被采摘、挑选时,就联想到自己如果能和淑女在一起,要弹琴鼓瑟来亲近她,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这种从现实的追求到幻想中的亲近、取悦,体现了男子对爱情的憧憬和积极追求的态度。
艺术特色:
兴的手法:诗中多处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如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淑女和君子的爱情,以“参差荇菜”的采摘过程兴起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这种手法使诗歌具有自然流畅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重章叠句: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及“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等。通过这种重复,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真挚,也便于记忆和传唱。
语言质朴自然:全诗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平实的词语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如“辗转反侧”四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人在夜晚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诗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