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的树荫。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呢。
讲解:
1. 创作背景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退居家乡石湖后,写了一组《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首诗是其中的夏日田园诗。当时南宋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农村生活相对稳定,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写下这些反映农民劳作和乡村风俗的诗篇。
2. 艺术特色
白描手法的运用:
诗的前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昼出耘田”和“夜绩麻”直接写出了农民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在家中搓麻线的情景,没有过多的修饰,通过这种白描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忙碌。“村庄儿女各当家”则概括了农村男女各司其职的状态,使读者对农村的家庭分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细节描写与童趣展现: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将笔触转向儿童。“未解”一词准确地描绘出儿童还不懂得从事耕织之事的状态。“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童趣。他们虽然还小,不能像大人一样劳作,但在一旁模仿种瓜的样子,充满了生活气息,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生活对儿童的影响。
结构层次分明:整首诗结构清晰,前两句重点写成年农民的劳作,后两句写儿童的模仿行为,从成人到儿童,从劳作到模仿,层次分明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不同场景,既有辛苦的劳作,又有充满童趣的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田园生活画卷。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农村紧张劳动的场景和农村儿童天真的形象。通过对农村男女辛勤劳作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忙碌和艰辛,体现了他们勤劳的品质。同时,通过描写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表达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和童趣,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也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