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宿:住宿,过夜。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愁新:旅途中新添的愁思。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江清:江水清澈。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的愁思又涌上心头。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好像与人很亲近。
讲解:
1. 创作背景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但也曾游历四方。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离开家乡,漫游吴越途中所作。他在旅途中暂宿建德江,面对江上的景色,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之愁。
2. 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点明了诗人的行为(移舟泊岸)和时间(日暮),同时也引出了情感(客愁新)。“日暮”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日暮常常引发愁思。诗人在黄昏时分将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周围环境的寂静和朦胧,使他新的愁思油然而生。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通过对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月亮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原野空旷,天空显得很低,好像压在树上,这种辽阔的景象更衬托出诗人的渺小和孤独。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其中,仿佛与人亲近,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中起到了慰藉诗人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孤独。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将羁旅之愁巧妙地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诗中有动景,如“移舟泊烟渚”中的“移舟”,这一动作打破了江面上的平静,让画面有了动态感;也有静景,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所描绘的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月亮等都是静止的景物。诗人以动写静,用“移舟”的动作引出后面的静景,动静相互映衬,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更能体现出环境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愁思。
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词藻。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江上日暮的画面,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仅仅十个字,就描绘出了旷野的辽阔、天空与树木的关系、江水的清澈以及月亮与人的亲近,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营造的孤寂而又略带美感的意境。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在日暮时分,泊舟江上,面对空旷的原野、低垂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和近人的月亮等景色,心中涌起无尽的孤独和忧愁。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将自己在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感融入到对建德江景色的描绘之中,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