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体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当时中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和打压;国内则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创作了这首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艺术特色:

意境营造:词的上阕描绘了风雨交加、飞雪飘舞的恶劣环境,以及在悬崖百丈冰的衬托下,梅花依然俏丽绽放的景象。这种对比强烈的意境营造,凸显了梅花的坚韧和顽强。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冰雪的姿态。

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人格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质,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也表达了梅花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她在丛中笑”则描绘了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的欣慰和喜悦之情,进一步展现了梅花的豁达与乐观。

对比手法: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反其意而用之。陆游词中的梅花孤独寂寞、凄凉哀怨,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则是坚强、乐观、自信的,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古人诗词的创新和突破,也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报春而不争春的描写,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诗词大全

49. 《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