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要前往偏远的龙标,需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讲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 753 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诗句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的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杨花的漂泊无定,子规的啼声哀婉,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也暗示了王昌龄被贬的命运,如同杨花般漂泊,如子规啼鸣般哀怨。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直接叙述了王昌龄被贬谪的事情,“闻道”表示听闻,“过五溪”则突出了行程的艰难和偏远。五溪地区在当时是荒僻边远之地,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好友的同情和担忧。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陪伴王昌龄一直到夜郎以西。这里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让明月成为自己的使者,传递对好友的思念和牵挂。这种写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真挚、深沉。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的愁绪;同时,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明月人格化,使诗歌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大全

1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