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指作者要去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讲解:

创作背景: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此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

诗句赏析: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以对偶句发端,开篇点明了北固山水陆交汇之处的险要地势,同时也交代了诗人作为异乡旅客的身份。“客路”“行舟”两个词间接体现出诗人漂泊羁旅的状态,为尾联的思乡之情埋下伏笔。诗人乘船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画面感十足,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行旅的动态之美。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此诗中极为精彩的一联。潮水上涨,江面变得宽阔,与两岸齐平,这种视觉上的开阔给人以强烈的冲击。“风正一帆悬”,描绘出顺风行船,船帆垂直悬挂的状态,既表现出风的柔和、稳定,又体现出船只行驶的顺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风平浪静的壮观景象,还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旭日已经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南却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景象的描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表现了时光的流转、新旧的更替,还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以“生”“入”两个动词,将“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诗人在欣赏完江南的美景之后,看到北归的大雁,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他想要寄一封家信,却不知道该寄往何处,于是希望大雁能够将自己的思念带回洛阳。这里的“乡书”和“归雁”,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也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诗歌整体评价:这首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它既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大全

11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