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黄沙:指沙漠地带。

百战: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

穿金甲:磨穿了铁甲。指战事频繁,铠甲磨损严重。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始终不能回家。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讲解:

1.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2. 艺术特色:

意境雄浑壮阔:

开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画卷。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画面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广袤与荒凉,更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为后文描写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奠定了基调。

语言豪迈有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语言豪迈奔放,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决心。“黄沙百战”突出了战斗的频繁和激烈,“穿金甲”则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艰苦和英勇。“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对比与烘托:诗中通过“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宏大背景与“孤城”的渺小孤独形成对比,烘托出了边塞的孤寂与将士们的坚守。同时,“百战”与“金甲”的描写,也进一步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顽强。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战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将士们不畏艰难、奋勇杀敌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唐朝积极进取、开拓边疆的时代精神。

诗词大全

71. 《从军行》唐·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