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冰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讲解:

1.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其中有不少是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诗篇。这首《稚子弄冰》是他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之一。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清新活泼的笔触记录下这些场景。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儿童们也能够享受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童趣生活的写照。

2. 艺术特色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诗的前两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冰当银钲”,通过“脱”和“穿”这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出小孩子弄冰的场景。“脱晓冰”表现出孩子小心翼翼地从铜盆中取出冰的样子,仿佛可以看到孩子充满期待的神情。“彩丝穿冰”则体现了孩子的心灵手巧,他们把冰当作玩具,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充满了童趣。

声音描写增添趣味:

后两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重点描写了声音。“敲成玉磬穿林响”,将敲冰的声音比作玉磬的声音,“穿林响”一词更是让人感受到声音的清脆响亮,仿佛在林间回荡。“忽作玻璃碎地声”,写出了冰碎落地的声音,这种声音的突然变化,给人以意外之感,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从清脆的敲击声到冰碎的声音,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以乐景写乐情:整首诗以儿童弄冰为主题,通过描绘儿童取冰、穿冰、敲冰以及冰碎的一系列过程,展现了儿童在玩冰过程中的快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将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典型的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儿童的欢乐情绪。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儿童弄冰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自得其乐的童趣。诗人细致地刻画了儿童在冬日玩冰的一系列动作和声音,体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玩乐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纯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词大全

67.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