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不久就要过去了。
百般红紫:即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花的色彩丰富。
斗芳菲:争芳斗艳。芳菲,花草的芳香,这里指代花草。
杨花:指柳絮。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小铜钱,又叫榆钱。
无才思:没有才华和情思,这里是说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草那样艳丽多彩。
惟解:只知道。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于是竞相争奇斗艳。就连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只知道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上都力求创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察晚春景色时,有所感触而创作的,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通过描绘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万物蓬勃生命力的赞美。
诗句赏析:
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诗人赋予草树以人的情感,它们“知”春天即将离去,于是抓紧最后的时光“百般红紫斗芳菲”。一个“知”字和一个“斗”字,使花草树木仿佛具有了灵性和竞争意识。它们用各种各样鲜艳的色彩和浓郁的芬芳,在晚春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
次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前面争奇斗艳的花草形成对比,杨花(柳絮)和榆荚没有艳丽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它们看起来似乎“无才思”。然而,它们并没有因此而沉默,而是“惟解漫天作雪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来参与这场晚春的盛会。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平等的生命观,即无论有无外在的才华和优势,每一种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价值,都在为世界增添光彩。
艺术特色:
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把草树、杨花、榆荚都拟人化了。通过“知”“斗”“无才思”“惟解”等词语,赋予它们人的思想和行为,使自然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情趣,也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晚春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
托物言志:诗人表面上是在描写晚春景色,实则通过花草树木在晚春时节的不同表现,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鼓励人们即使在时光将逝、看似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也要像杨花榆荚一样,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珍惜时光,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语言生动形象: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生动。如“百般红紫”描绘出花草色彩的丰富多样,“斗芳菲”形象地表现出花草争艳的情景,“漫天作雪飞”则生动地勾勒出杨花榆荚飞舞的姿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