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不过今人安徽学者研究发现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
将欲行:即将要离开。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乘上小船将要出发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讲解:
写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汪伦非常钦佩李白的才华,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他。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到岸上踏歌送行,李白十分感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艺术特色: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简单的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即将乘船离开的场景,以及意外听到踏歌声的惊喜。“将欲行”表明诗人即将踏上旅程,而“忽闻”则体现出了一种意外之感,这种意外的惊喜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后两句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自己的情谊进行对比,以潭水的深度来衬托出汪伦的深情厚谊,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影响: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成为了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也让桃花潭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后人在潭的东南岸建起了“踏歌岸阁”,以纪念李白与汪伦的这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