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一种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也作春联。
译文: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 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诗歌意境: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从听觉的角度入手,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爆竹声不仅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氛围,也象征着旧事物的逝去和新事物的到来,为整首诗奠定了欢快、喜庆的基调。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从触觉的角度描写,春风带着暖意吹进人们饮用的屠苏酒中。“春风送暖”既点明了季节特点,也暗示了新政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人们在新年之际饮屠苏酒,祈求健康长寿,这一习俗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节日的仪式感。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视觉上,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千家万户。“曈曈”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阳光的明亮和温暖,寓意着新的一年充满光明和希望,也展现出了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末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对春节习俗的具体描写,人们取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寓意着除旧布新。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既是对新年习俗的描绘,也暗喻了王安石对新政的期望,希望通过改革能够革除旧弊,迎来新的局面。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春节的诗歌,更是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的体现,表达了他对新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