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和颜色,突出月亮的洁白、圆润。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形容桂树的形态。

问言:问。“言”是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餐:给谁吃。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色的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在高空的青云之上。能看到月亮上仙人的两只脚垂下来,桂树长得圆圆的。白兔捣好了药,问是给谁吃的呢?

讲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一般认为是李白针对当时的朝政或社会状况有所感慨而作。诗人以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为切入点,通过对月亮的描写,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情感。

艺术特色:

丰富的想象:诗的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和光泽,又为月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神话元素的运用:“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几句,巧妙地融入了古代神话传说。仙人、桂树、白兔捣药等元素,营造出了一种奇幻的意境,使诗歌更具浪漫主义色彩。

意境的变化:诗歌开头的描写充满了童趣和美好,但随着诗句的推进,逐渐出现了“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这样的景象,暗示了美好的事物被破坏,月亮变得残缺不全。这种意境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也为后面表达的忧愤之情做了铺垫。

主题思想: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在描写月亮,但实际上是诗人借月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的蟾蜍食月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黑暗、奸邪当道的隐喻,而诗人对月亮的忧思,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

诗词大全

106. 《古朗月行》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