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在当时是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可代表人的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等。
君:指李龟年。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讲解:
创作背景:杜甫初逢李龟年之时,正值唐玄宗开元年间极盛之时。当时杜甫因才华早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安史之乱(755 年 - 763 年)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杜甫辗转漂泊,李龟年也流落江南。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杜甫漂泊湖南时于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与李龟年相遇,写了《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诗句赏析:
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经常能看到李龟年的演出、听到他的歌声。这看似是平淡的叙述,但却蕴含着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岐王宅”“崔九堂”是当时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代表着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勾起了诗人对盛世的美好回忆。这两句下语虽轻,感情却深沉凝重,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
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但此时诗人面对的却是“落花时节”和颠沛流离的李龟年。“落花时节”既点明了时间是暮春,又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自己的衰病漂泊。诗人将江南的好风景与两人的凄凉境遇相对比,更显悲哀。“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的运用,使诗句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重逢,成了时代沧桑的典型画图。
诗歌意义: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以小见大,通过与李龟年的重逢,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但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那场大动乱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其语言平易,却含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