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qú):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泛,乘船。尽,尽头。

却:再。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同“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又改走山路。

山路上绿树成荫,和来的时候差不多浓密,还增添了几声黄鹂的啼叫声。

讲解:

1. 创作背景

曾几是南宋诗人,他一生经历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的动荡时期。这首诗是他在一次游览三衢山的途中创作的,具体时间不详。当时社会相对稳定,诗人的心情比较闲适,在旅途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便写下这首纪游诗。

2. 艺术特色

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诗的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是叙事,交代了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是连日晴朗,还描述了自己的行程,先乘船沿着小溪前行,到了尽头后又改走山路。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则是写景,重点描绘了山路上绿树成荫的景象,并且指出和来的时候相比,绿荫并没有减少,还多了黄鹂的啼叫声。这种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诗人的旅行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到沿途的风景变化。

对比手法的运用:“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不减”和“添得”形成对比,来的时候路上有绿树成荫,回去的时候绿荫依旧,但是却增添了黄鹂的叫声。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旅途的新鲜感和乐趣,即使是同一条路,因为有了新的声音元素,也让诗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好。

以动衬静:诗中“添得黄鹂四五声”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在幽静的山林中,几声黄鹂的啼叫更加衬托出山林的宁静,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清脆的鸟鸣声,感受到山林的清幽之美。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三衢道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初夏时节三衢山的自然风光。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旅途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个旅程充满了闲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大全

29. 《三衢道中》宋·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