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绿映红:绿叶映衬着红花。

水村山郭:水边的村庄,靠近山的城镇。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风:酒旗在风中飘动。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贵族好佛,在京城(今江苏南京)大建佛寺。这里的“四百八十”是虚数,形容寺院很多。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边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迎风招展。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众多佛寺,如今有多少亭台楼阁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讲解:

1.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唐朝的统治已显衰败迹象,社会矛盾尖锐。杜牧在诗中既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又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他通过对南朝佛寺的描写,暗讽当时的统治者崇佛佞佛,不思进取。

2. 艺术特色

色彩鲜明的景物描写:

诗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行描绘。“千里”二字展现出江南的广阔,“莺啼”是听觉感受,给人以热闹欢快之感;“绿映红”是视觉感受,描绘出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的绚丽色彩,展现出江南春日的勃勃生机。“水村山郭酒旗风”进一步描绘江南的典型景物,水边的村庄、山边的城郭和飘动的酒旗,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画卷。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将笔触转向历史。南朝时期大量修建佛寺,如今这些佛寺在烟雨之中若隐若现。“烟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给人以虚幻、迷离之感。这些佛寺楼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在烟雨中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描绘这一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空间与时间的跨越:从空间上看,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广阔的江南大地的春日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后两句则聚焦于南朝的佛寺楼台,空间范围有所收缩。从时间上看,前两句是对当下江南春日的描写,后两句则回溯到南朝时期,又回到当下的烟雨景象,体现了时间的跨越。这种时空的转换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江南的繁华。同时,通过对南朝佛寺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借古讽今,暗示唐朝统治者如果过度沉迷于佛教等虚幻之事,不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国家也可能会走向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诗词大全

84. 《江南春》唐·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