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迟日:春日。因为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等水鸟。
花欲燃:花红似火,形容花开得极其鲜艳灿烂。
译文:
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讲解:
创作背景:这组绝句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四川躲避战乱,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这两首诗是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的表达。
其一赏析:
写景生动:开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大处着墨,描绘了初春阳光照耀下,江山秀丽、花草飘香的明丽景色。“迟日”突出了春日阳光的和煦,“丽”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江山在阳光照耀下的壮美。春风吹拂,带来花草的芬芳,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的双重享受。
动静结合:“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燕子在温暖的春日里衔泥筑巢,展现出勃勃生机;鸳鸯在沙滩上安静地睡觉,享受着春天的温暖,画面和谐美好。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独特景象,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热爱之情。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经过颠沛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以及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其二赏析:
色彩鲜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人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江的“碧”衬托鸟的“白”,以山的“青”衬托花的“红”,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感极强。江水碧绿,使鸟儿的羽毛显得更加洁白;山峦青翠,衬托得花朵如同燃烧的火焰般鲜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笔锋一转,由前面的美景描写转向对归期的思考。春天即将过去,而诗人却漂泊在外,归期未定,这种思乡之情在美好的春景衬托下,显得更加深沉和强烈。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将自己的思乡之苦融入到了绚丽的春景之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