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汽蒸腾。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撼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在圣明时代却无所作为,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这里表示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进入仕途。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 733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诗句分析:
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八月湖水涨满,与岸齐平,水天相接,一片浩瀚。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仿佛能撼动岳阳城。这几句展现出了洞庭湖的广阔、雄浑和气势磅礴,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也暗喻了当时唐朝的繁荣昌盛,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暗示自己想要进入仕途却无人引荐;在圣明的时代闲居,又感到羞愧。看着那些垂钓的人,自己只能空怀羡慕之情,这里的“垂钓者”暗指张丞相等执政者,诗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和任用。
诗歌主旨:这首诗是一首干谒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张九龄引荐,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在艺术上,此诗把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意境深远,气势恢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