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潋滟(liàn yàn):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蒙,一作“濛”。

亦奇:也很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细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不管是淡雅的妆容还是浓艳的打扮,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讲解:

1.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七年(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多次游览西湖。这首诗是他在西湖边饮酒时,看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后所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派政见不合,自请外调,来到杭州。西湖的美景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他的心灵。

2. 艺术特色

对比与融合的写景手法:诗的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将西湖的晴景和雨景进行对比描写。晴天时西湖波光粼粼,光彩照人;雨天时西湖周围的山峦在细雨中若隐若现,一片朦胧。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而且通过“方好”“亦奇”表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各具特色,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西湖的美。

巧妙的比喻: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西湖比作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公认的美女,以美貌著称。诗人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的妆容(对应西湖的雨景)还是浓艳的打扮(对应西湖的晴景),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这个比喻非常巧妙,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美丽,而且将西湖的美提升到了一种永恒的、具有人文气质的高度,让人对西湖之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描绘出西湖复杂多变的美景。同时,诗的韵律和谐,“好”“奇”“宜”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晴雨两种不同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和一种超脱自然的神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

诗词大全

2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