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1. 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宅在长沙。
2. 谪宦:贬官。
3. 栖迟:居留。
4.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这里指贾谊。
5. 汉文有道:汉文帝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有道的君主。
6. 恩犹薄:虽然汉文帝被认为是有道明君,但对贾谊的恩情却还是很淡薄。
7. 湘水无情:湘水是无情的自然之物。
8. 吊岂知:贾谊在《吊屈原赋》中凭吊屈原,湘水又怎能知道他的心意呢?
9. 摇落处:草木凋零的地方。
10. 怜君:君,指贾谊。怜,怜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留下的只有客居楚地的无尽悲哀。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离去后的遗迹,只见寒林里夕阳西下的余晖。汉文帝虽然是有道的明君,对贾谊的恩情却还是很淡薄。湘水是无情的,贾谊凭吊屈原,湘水又怎能知道他的心意呢?在这寂静冷清、草木凋零的地方,真同情你,不知你因何事被贬谪到这遥远的地方来。
讲解:
创作背景: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是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这首诗当作于第二次被贬谪途中经过长沙时。诗人通过对贾谊宅的凭吊,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诗句赏析: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诗人开篇就点明贾谊被贬谪在此地居住了三年,“栖迟”一词描绘出贾谊谪居生活的落寞。“万古惟留楚客悲”则将时间维度拉长,表明贾谊的悲哀跨越了历史,长久地存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贬谪之悲与贾谊的遭遇相联系,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这两句是诗人寻访贾谊宅所见之景。“秋草”“寒林”“日斜”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画面。“独寻”突出了诗人的孤寂,他在秋草中独自寻找贾谊留下的痕迹,却只看到寒林在夕阳下的余晖。“空见”则蕴含着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增添了悲哀的氛围。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诗人在此议论汉文帝与贾谊的关系。尽管汉文帝被视为有道明君,但他对贾谊的恩情却很淡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则是诗人联想到贾谊曾在湘水之畔凭吊屈原,然而湘水无情,又怎会知晓贾谊的心意呢?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也透露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人回到现实,眼前是寂静、冷落的江山,草木凋零。“怜君何事到天涯”表面是在怜悯贾谊为何被贬谪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实际上也是诗人在质问自己的命运。这最后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和自己身世之感的抒发融为一体。
艺术特色:
借古讽今:诗中借贾谊的遭遇来暗喻自己的身世,以古事来抒发今情。诗人通过对贾谊被贬的同情,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情景交融:颔联的写景与全诗的抒情紧密结合。萧瑟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哀,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含蓄。
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贾谊被贬长沙和贾谊吊屈原的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而且与诗人的身世和情感相契合,自然流畅,毫无堆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