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有丰足的鸡肉猪肉。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 1167 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归里。但陆游并不心灰意冷,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诗歌创作中。

诗句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鸡豚”的“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体现出农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乡村生活的质朴。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千古名句,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广泛引用。诗人在山间水畔漫步,山峦重重叠叠,水流迂回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突然眼前出现了柳绿花红、村庄隐现的景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当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或处于困境时,往往会有山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感受,所以此句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春社日临近,村里热闹非凡,人们吹箫打鼓,准备祭祀活动。村民们衣冠简朴,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自己已游玩了一整天,在明月高悬的夜晚,被乡村的静谧所吸引,产生了随时拄杖乘月、夜访农家的想法。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展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挚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罢官闲居期间,从农村生活中获得的欣慰,以及虽貌似闲适,但仍心系国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境。

诗词大全

129. 《游山西村》宋·陆游